以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标准调试流程,涵盖关键步骤及技术要点,旨在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保障测量准确性:
一、开机预热与初始化
通电预热:接通电源后开启主机,预热至少30分钟,使氘灯/钨灯达到热平衡,电子系统稳定。
自检程序:启动配套软件,执行仪器自检功能,确认光源、单色器、检测器及驱动电机工作正常。若提示故障代码,需针对性排查(如更换损坏灯泡或修复电路连接)。
环境控制:调节实验室温度至25±2℃,湿度≤60%,避免冷凝水影响光学元件性能。
二、波长校准
方法一:标准滤光片法
选用认证滤光片:插入已知特征吸收峰的标准滤光片(如钬玻璃滤光片),其标称值与实测值偏差应<±0.5nm。
自动校正:运行波长校准程序,仪器自动扫描并定位滤光片的特征吸收峰,修正单色器波长刻度。
注意:若多次校准仍超差,需清洁单色器内部镜面或调整狭缝宽度。
方法二:镨钕滤光片双峰校验
高精度验证:使用含Pr-Nd元素的复合滤光片,其在特定波长处有两个尖锐吸收峰,可同步检验波长重复性和分辨率。
三、吸光度校准
零点校正(暗电流扣除)
空白对照:样品仓放入匹配的参比池(盛装溶剂或空白溶液),关闭样品室盖,执行“校零”操作,消除暗电流及杂散光干扰。
能量平衡:调整光电倍增管电压,使参比状态下透光率为100%T(对应吸光度A=0)。
标准溶液标定
配制标准品:选用硝酸钾溶液(KNO₃)或重铬酸钾溶液(K₂Cr₂O₇),按药典要求精确配制。
多点校准:在不同波长下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,绘制标准曲线,计算回归系数R²应>0.999。若偏离,需检查比色皿配对性及溶液纯度。
四、基线平直度测试
全波段扫描:以空气或空白溶剂为参比,在200-800nm范围内进行全波长扫描,观察基线漂移量。
合格标准:基线波动幅度应<±0.002Abs,否则需清洗比色皿、更换干燥剂或检修检测器。
五、样品测试验证
实际样品测试:选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(如硫酸铜溶液),在最大吸收波长处连续测量5次,计算RSD值应<0.5%。
重复性检验:同一溶液反复进样测量,吸光度极差应<0.003Abs,反映仪器稳定性。
通过上述系统化调试,可确保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度、吸光度线性及基线稳定性满足GB/T 17681-202X标准要求。日常使用中需注意避免强光直射样品室,定期进行性能验证,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。